【非遗】贵州省贵阳市清镇中秋瓜灯节瓜灯雕刻

【非遗】贵州省贵阳市清镇中秋瓜灯节瓜灯雕刻

清镇中秋瓜灯节

瓜灯雕刻

历史起源

“清镇中秋瓜灯雕刻”起源于明代洪武年间,当时为打通中央政府与云南的关系,在贵州进行屯兵,在清镇当时设立了威清卫。所屯之兵多从瓜灯风俗盛行的江浙一带迁徙到此之人,他们带来了中秋玩瓜灯的习俗,后军屯改为民屯,他们在清镇居住,并由此传承至今。瓜灯的制作工艺。不但注重内容,将大量的历史、神话人物和具体有时代特征的事物镂刻在瓜上,而且还特别注意增强艺术创造效果,使瓜灯尽量凸显“刻、镂、钻、挑、绘”和“形、色、光、声、动”等特。

政府重视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清镇宣传、文化部门发现这一传统文化习俗,报请县政府拨出经费,组织中小学生和爱好者镂雕瓜灯参加展评;之后,又将到场的千余个持盏瓜灯的人组织起来,列成方队,行游县城主要街道,一时盛况空前,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自此以后,几乎每年的中秋之夜都要举办这项活动。年复一年,瓜灯的制作技巧日趋成熟,逐渐形成为清镇具有一定艺术品味和地方的特色民俗现象。

展开全文

非遗文化进校园

2009 年 8 月、9月,清镇雕瓜灯这一独特民俗先后被列入贵州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贵阳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1月清镇市首个 " 瓜灯雕刻传习所 " 在清镇市红枫第一小学落成。由此带动了全校30余名教师积极地参与到瓜灯雕刻活动中,吸引了上千名学生对瓜灯雕刻的热爱,形成了学校办学的一大特色与亮点。

非遗传承人

肖圣,男,汉族,1984年11月生,清镇市红枫第一小学办公室主任、美术教师,清镇市教育局小学美术兼职教研员、贵阳市2017年创新型青年教师、贵阳市骨干教师、贵州省骨干教师、清镇市教育市管专家,清镇瓜灯雕刻传习所负责人。

2013年开始参加清镇中瓜灯节瓜王评选,自此后对瓜灯雕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后在学校组建了瓜灯雕刻社团,培养了一批批技艺超群的学子,带动了40余名教师参与到雕刻活动中来。2016-2019年,传习所师生团队在全市的瓜灯雕刻比赛中荣获佳绩。2018年1月,由肖圣牵头引进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挂牌红枫一小并担任传习所负责人、传习所瓜灯雕刻传承人。

非遗作品展示

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瓜灯篆刻作品

双龙戏珠

凤凰图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